2007年8月26日

當巨人倒下時,無人能逃

在某個鳥鳴啾啾的早晨,我從公寓出門迎接風和日麗的台北市。才要開始熱身的太陽,一個懶腰把陽光打翻到柏油路上,灑在生活機能良好,開始運作的北投社區中。我跨步向前,早餐店、五金行、菜市場正拉開熱鬧的序幕。附近的小狗閒步而來,燕鳥騎樓下低飛而過,而路口的小葉欖人樹,則對著來搔癢的風遙遙頭。
這是我所面對的真實、美麗的世界。

鏡頭帶到腳底下。
柏油路下應聲而響的,不是大地的土壤,而是填充在挖掘地基後百尺深的空洞內的廢金、混土、水泥。
鏡頭掃向天空。
每X人一台的汽車、每Y人一台的機車的排氣,加入溫室氣體與空氣污染的行列。
鏡頭環繞四周。
只見人在微笑、狗在咆嘯、麻雀鳴叫以及...蟑螂(尖叫!),放眼淨是地球生物中,能夠在人類環境中和睦生存的億分之小數點的生物們。
攝影機快轉。
早餐的漢堡加蛋、中午的蔥爆牛肉、晚餐的羊排,養這些肉所用的土地,換種米糧可以養活五個我。
鏡頭看不到的地方,是活著所消耗的二十年份無法回收的千年垃圾。
圍在我的視野、認知以外的世界,是一人份的「不願面對的真相」。

「不過,這樣的程度應該還好吧?『明天過後』應該會是百年後才會發生的事情,在那之前應該可以想想解決辦法的吧?」

鏡頭轉西固定,旋轉鏡頭定焦越過僅305公里外的那片陸地。


一個擁有相通的海峽、相連的空氣以及緊密相依的經濟的中國巨人,根據E.O.Wilson一位得獎無數的生物學家的資料分析,已經走得搖搖欲墜,步履蹣跚。13億人口若全數進入台灣的生活模式,且人數不斷增加,是13億份「不願面對的真相」。當巨人倒地時,還不用等到地球生態毀滅,在有生之年,台灣就會馬上被吸入巨人跌落產生的全球經濟風暴與生活困難的黑洞中。

從E.O.Wilson的著作「生物圈的未來」中,看到的是什麼樣子的中國?
先撇開各種的污染、森林砍筏、破壞臭氧層及溫室效應氣體、生物多樣性銳減的情況不談,光是中國人的數量就足以造成危機。
儘管實施一胎化政策,中國人口會在23年內增加到16億人口。43年後,以NIC的數據推算,將會需要現今所輸出的所有米糧,且供不應求的糧食,將超越世界其他米國所能供應。為了維持中國人的生存,中國必須生產更多的糧食。
然而產米需要更多的土地以及更多的水。有限的耕地已經過度開發,森林也已經清空以利耕耘,水是中國生存最頭痛的重要問題。中國的水資源根據聯合國統計,已經有80%已經污染到不適合魚類生存。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供應中國四分之三的糧食,但是黃河在過度開墾沙漠化下已逐漸乾枯,光是1997年就停水226天。北部平原區,1990年代中期只剩下1.5公尺的地下水可用。中國617個主要城市中,有300個城市面臨嚴重的缺水問題。幾年前曾經在報紙上看到重慶一代的小城已經得靠人工造雨才有水,還因為人工雲飄到隔壁都市下而引發暴動!這也是為什麼要蓋長江大霸,他將成為中國史上最大規模的環境破壞工程之一,也會是中國未來的大命脈。

當經濟發展越快速,缺水問題越加嚴重。將近一千公斤的淡水可以生產價值將近七千台幣的麥。同樣的水量用在工業方面,可以有將近五萬台幣的收益。於是,稀少的水資源隨著經濟與工業的發展,會因為工業用途為主而越來越貴。漲價後的水讓農業生產的成本增加,食物、物價也因此水漲船高,更壓迫巨大貧富差距的中國,種下內亂的種子。

這還是以米為主的情況。

兩千萬噸的米可以餵飽一億以米食為主食,幾乎不食肉印度人。同樣的重量,只能夠養活兩千萬以畜產、肉食為主的美國人。如今中國生活以及飲食習慣逐漸西化,肉佔的比例越來越高,同樣的土地能夠養活的人將會越來越少。

中國或許五十年內還勉強可以餵飽自己,但是處在這樣搖搖欲墜的情境下,E.O.Wilson擔憂,是沒有辦法有能力去緩衝突發而來的暴動、內亂、乾旱、傳染病,甚至戰爭(也包括與我們的戰爭),他國也無力協助這麼龐大的人口需求。當巨人倒下時,依賴中國經濟的國家與經濟體系也將受到嚴重波及。

環境問題真的與經濟無關?真的與生活無關?與此生無關?
回到一開始的場景,「不願面對的真相」或許真的在視野外才能夠看見,但是不用抬頭去看,就會發現一個巨人搖晃的陰影,就籠罩在我們身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