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7日

我豬肉佬,何嘗不想成為偉大舞蹈家?

如果真要問我會為了什麼犧牲自己,大概就是這樣的東西吧。

「我豬肉佬,何嘗不想成為偉大舞蹈家?」

人類心靈的靈性的成長,是個美麗的東西。

電影「少女小漁」就是這樣的感覺:當小漁換一個環境,離開他男朋友身邊時,我彷彿看到一束花店送來的花苞終於放進花盆,花朵因為自行吸收甘霖而茁壯,綻出原本不存在的紅瓣,不存在的可能性。這畫面真是breathtaking。

為什麼豬肉佬只能做豬肉佬?

在一個擁有尊嚴的社會,行行出狀元,如果真的是立志要做豬肉佬,那又何妨?問題是出在「何嘗不想」這四個字。

這四個字,何等觸動心弦。

是什麼樣的社會讓人在有選擇機會時,夜夜笙歌、不知今夕是何夕,live like there is no tomorrow? 讓人以感官享受痲痹自己?無意識中消弭自己可能性,迷失於人海中,讓人於中年回頭時,只能感嘆︰「何嘗不想!」

是什麼樣的社會讓豬肉佬只能從小看著自家的豬肉鋪,讓眼睛曾經發光發熱的小男孩小女孩,在跟隨父母打掃大樓,在昏暗家中當忙洗碗、帶五個弟妹的途中,逐漸黯淡癡呆,唯有看到醬爆時,重重陰影才照出一片光,讓人吶喊「何嘗不想!!」

「何嘗不想!」

Amartya Sen,一位1998年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印度人,認為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是為了讓社會能夠到東區七棟新光三越消費的人越來越多,也不是讓百萬跑車取代街上的TOYOTA,更不是讓你可以升等坐享美食與尊嚴的飛機頭等艙。而是,讓每個「何嘗不想」的豬肉佬,在街頭上消失,在最高榮譽國標舞蹈,黑澤(Blackpool)國際競賽中意氣風發。

每個人都應該要有這種可能性,就算達不到,就算沒有才華,但是有這樣的可能性,並且,知道自己要什麼。

讓人擁有最多的機會,是什麼樣的社會?
有營養的食物、乾淨的空氣、清淨的水,有醫療的資源。
街上的路輪子可滾、腳可走、盲人手杖可點;
捷運的欄杆,兒童抓得到,老人靠得了。
書店的剪刀有左撇子用,沒有手?可以買得到腳指頭專用。
可以接受各種教育,擴充自己的心靈空間,走出閉鎖的房間,
認識世界之繁,宇宙之大,人心之深。
讓眼睛裡的熊熊烈火,永遠燃燒。

咦,好熟悉,這不是禮運大同篇嗎?

「人不獨親其親,
不獨子其子,
老有所終,
壯有所用,
幼有所長,
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甚至超過禮運大同篇,讓老友有所成,壯有所成,幼有所成...

台灣,是否可以成為一個讓街上所有的「何嘗不想!」全部消失的社會?

反過來看自己,如果不讓自己成為一個可以讓社會變成這樣的人的話,那是否以後,也只能夠「何嘗不想」?

你的「何嘗不


Read more!

2007年12月23日

投下你神聖的一票 是要讓我成為胡錦濤


前進!!!前進!!!!!!!

地點是中國武漢,人物是三年一班的小學生。
事件?武漢國小第一個民主投票運動。

在這不認識民主、不了解投票的學校與社會中,每個人都是初生之犢。然而才第一次選舉而已,就已經將我們台灣實施幾年的民主選舉運動中,所有現象全部都演完了。

這是不是代表著,我們現在的選舉,只是反應了人性最本能原始的一面?

(以下有劇情!)

先說成成,一開始就居上風的他,靠的是巧妙的利益交換手段與自信從容的演說技巧,離間、收買、分化; 密室協商、情報收集交換; 他設置樁腳操作群眾,打擊對手心理,雖然手段上仍然有不成熟處,但是只要稍加磨練,胡錦濤之路真的不遠。

再來是一開始最多女性支持者的曉菲,跟其他兩位相比缺點最少,但是在成成巧妙的操縱下,原本就比較沒有自信的她逐漸失去氣勢。

最後是大贏家--羅雷。他原本想要靠實力,但因為成成的攻擊而失去自信,幾乎決定要退出。但是後期靠著父親給予的政治資源,馬上爬升成為大家心中的No.1. 他爸爸教他怎麼利用賄選贏得民心,怎麼當眾揭露成成的密室協商,怎麼將惡名昭彰的暴力宰制行為合理化,怎麼承諾自己的改變。你可以看到一位原本想要靠自己,將選舉結果交給人民,選不選得上都沒有關係的他,在賄選協助下得到權力的過程中的改變。

這一場戰爭,沒有裁判(老師袖手旁觀同學的互相攻訐,冷眼看著惡鬥與賄賂的進行,還舉辦缺點大轟炸)。
這是父母助選團之間的廝殺。每個人努力背著父母謄好的稿、選好的戰略,雖然有的人發現了自己的意志(爸媽不要干涉我!我知道要怎麼做!我要靠實力!),但是爸媽的策略都太強了,強到只好承認,唯有一步一步照著他們的步驟去做,才享受得到甜美的勝利。

台灣的選舉跟這一場金錢與手段的鬥爭有何差異?良心泯滅的過程有何差異?

這一切都是因為,這一場遊戲中,只有投票,沒有真正的民主。因為只有投票才count,所以如何拿到選票成了重點。要讓社會長治久安?要讓國家朝向美好的未來?要讓「三年一班成為優秀的班級體」?這些都不重要,也不是目標。選舉的重點是什麼?就是利用人心的各種弱點與心理學,掌握最多選票,幫助你走向胡錦濤之路,到時候,要幹嘛就幹嘛,要獨裁就獨裁,要錢有錢要力有力,畢竟,希特勒也是高票選舉出來的!

所以自然的,容易讓人形成好感的各種計謀出爐:讓好感提升的高曝光率、讓選民心情好的肥肉一盤盤端出來。選期與選期之間不用做事,做也沒有用,因為健忘的人民只會對最後一刻的事件有印象。

這樣的社會對於候選人真美好:只要在選期努力,就會得到正果,只要掌握群眾的心理、打擊對手,不必理會成為人民公僕的真正服務內容,就能夠得到相對應的權力。太輕鬆了。

電影最後一句話尤其讓人心寒:「班長是你們選的,要聽令於他!」

選上後,所有的承諾與所有的行為都無法可管了,你們選的班長唷,你們要自己負責!

這是大家想要的社會嘛?

民主不應該只是存在於選票時,不應該只是給別人機會成為胡錦濤。
既然民主是以民為主,人民的意志應該是隨時拉著代表的韁繩,控制馬頭的方向,讓他明白,他只是展現主子意志的工具,並非莫名奇妙被賜予好草、好廄,又可以愛載誰到哪就到哪。他應該隨時有壓力在肩上,我們選你是因為你是個載得了我們的好馬,並非你就可以因此捲款亂跑。

台灣的選舉似乎應該要進化了.....創制與複決,公投與罷免全部都是可以讓人直接的,在非選舉期間,仍然讓當官的皮繃緊的方法。

看到武漢國小的選舉場面,我們沒有資格笑也沒有資格說「好加在我們比較進步!」
只要是只有單方向的投票動作在,所謂的民主永遠只會是一場人類心理學完整展現的戰場!


Read more!

2007年11月25日

當世界朝向義務投票時,台灣花錢降低投票率



如果相信民主的意思就是人民當主人,共同決定社會生死的話,那麼一個民主的國家應該是越多人出來投票越好才是?

尤其是公投這種直接民主,當投票人數為100%時,還有誰能夠反對這樣的投票結果就是民意的展現?

在澳洲,從1924年開始就全面推行「義務投票」(complusory voting),全國只要是選民,都要在投票日出來投票,除非有特殊理由(生病、住院)否則不領票則罰款。這樣的措施讓1924年前不到一半(47%)的議會選舉投票率,狂增到91%。從那之後的所有投票率都不會低於98%。
澳洲的投票手冊中提到義務投票的好處:

1. 公民投票與納稅、義務教育等同為公民的職責,應為義務。
2. 此措施可避免政黨、候選人花在提高或降低投票率上的花費,專心宣傳政見。
3. 不會違背秘密投票與人身自由兩個公民投票重要權利:你可以自己選擇要投誰甚至不投,但是一定要領票。
4. 政府被迫必須正式投票的結果,高投票率導致中間沒有模糊的空間,有民意基礎的投票結果因此必然會實施。

台灣是個畸形的國家,當所有國家都認為「花在鼓勵大家出來投票的錢」 太多,以全民義務投票的方式來降低花費並且讓投票權徹底貫徹,台灣的政黨還在「花錢降低投票率」。這樣的結果有什麼好處?

1. 投票不是民主國家的義務,人民不用投票,事情讓政府決定就好。
2. 此措施可讓政黨、候選人的錢花在宣傳投票率上,不用專心宣傳政見。
3. 違背秘密投票,讓大家都知道誰投了什麼票,誰聽了話誰挺誰。
4. 公民不投票,投票無效或無民意基礎,執行單位可以不採納,或一意孤行。
孰是孰非,我想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了。


Read more!

2007年10月12日

看到國旗的反應


看到國旗,你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
為什麼?


請大家一起回應這篇文章討論討論你對國旗的想法:為什麼你會如此反應?國旗對你而言是什麼?

身為這個討論串的發起人,我就先自告奮勇寫我最深刻的感觸:


我必須老實說,看到這面國旗,這麼大一面的國旗,我第一個反應是:

刺眼刺眼刺眼,心碎,以及想要關掉瀏覽器的不忍卒睹。

不是因為什麼對於台灣的歷史與民族問題的深刻感觸而有感而發,我這種二十出頭的年齡,對沒有經驗過的那個年代說什麼義憤填膺、講到這個就血脈憤張根本就是騙人的。

這不是國旗嘛?這不是應該是我們國家的國旗嘛?我自己竟然對國旗是這樣的反應,這是為什麼?

因為這面國旗代表的,是我的一片赤子、真誠、熱忱之心被現在的台灣徹底的欺騙、然後毫無留情的被撕碎的過程。他讓今天的我,不知道該相信什麼了....欲哭無淚。

不知道大家是否曾經或嚮往過,深信一件事情,然後滿腔熱血的去完成他的滿足與快樂?
是否記得童年時曾經毫無顧慮的開懷大笑,發願未來要當總統、要當太空人?
是否曾經真心愛過一個人?

在「理想」還沒有被成人污名化成空談的代名詞時,人心底其實最渴望的,就是有值得相信的東西,讓你去相信他,去保護他,去追求他,為了所相信的去做、甚至犧牲自己也無所謂。「國家」對我而言,是這樣的存在。

小時候在美國讀小學時,升旗典禮對著美國國旗念著Pledge of Allegiance會念到流淚。
I pledge allegiance to the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o the Republic for which it stands, one Nation under God, indivisible, with liberty and justice for all.
因 為我知道我在念的同時,是在看一個國家的精神,liberty and justice for all。在這個國家,每個人都有自由和正義的保證,我們所有人合作,可以讓每個人都充分發展,而我身為這個國家的一員--我要保護這個精神。國家就是這裡 的人,就是我們共同捍衛的精神。就算事實還有很多改進之處,但是我們知道目標在哪裡,只要繼續抱持這裡想,一定可以有力量達成。國家一點都不抽象,他就是 所有的人。

在美國,其實心底知道自己並非美國人,我深深渴望有個可以讓我充分發揮心底熱情的國家。
回到台灣,我看著從機場到台北 市的山巒疊翠、綿綿不絕的綠林,感動莫名,我有國有家了!回國後,雖然仍然想念長大的地方,但是我開始逐漸調整心態,將對國家的熱情轉移到台灣來,我夢想 著可以在房間掛大國旗、升旗時國歌唱到第一排都聽得見,我尋找著這個國旗與國歌被後的精神理念,我想要為一個值得的理念與這裡的人一起努力。

但是,隨著日子的過去,越來越多的矛盾,卻讓我的心不斷分裂。

國慶日我興奮的跑出門揮舞國旗,被我媽揪回來,國旗搶走甩到地上去。
「沒事不要讓人知道你的立場是什麼!」我媽教訓我,「你想被人暗殺嘛?」
國中國文第一課,教的是國歌。「吾黨所宗」老師說,「三人成黨,吾黨代表我的國家。」
怎麼看台灣的歷史,怎麼看國旗,都是國民黨的影子。也因為是國民黨的黨旗、是國民黨的黨歌,透過國旗、透過國歌愛台灣變成愛國民黨。黨並非國,所以,台灣,頓時沒有了國家。

那轉到另一邊去看看呢?

怎 麼轉都沒有用。透過國旗、國歌,找不到台灣的精神與共識,但是轉到其他方向,馬上又被前一個世代的白色恐怖陰影所壓住。在長輩眼中,揮國旗會被另一邊的人 打,揮綠旗會被中國人打。兩邊都是黨,但是中間沒有國。於是年輕人不轉了,只有一個地方不會擔心、不用被罵,不用害怕:那就是把自己肚子顧好,賺錢好實 在。

可笑,在自己國家內竟然比失根的蓮花更加孤獨。
我覺得我的長輩、朋友,在講那些話的同時,通通都背叛了自己的心與這裡的所有人。
我也在混亂中不知道該把心如何放,我也背叛了自己。

我受夠這種沒有焦點可以努力的日子,在對世界擁有大愛之前,要先有個精神與價值可循,這就是對我而言的國家,建立在某種精神與理想上的國家。

千蕙 深夜稿


Read more!

2007年9月9日

Boycott Beijing Olympics: Start from Taiwan

Guess one thing the Nazis and China have in common. The Olympics.


The 1936 Olympics was propaganda for the Nazis: attendence of other nations became an acknowledgment to their reign, the following trust and good impression lead to the lowering of criticism and economic restrictions, which boosted their power and resources, and eventually, all of that lead to the holocaust of the Jews.

China today, is obviously doing the same.

The propaganda of a better China has been thrown out throughout the news network of the world: the new China will strive toward peace, will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nflicting groups, will support human rights, will save the environment. "One world, one dream" they call out, as they increase the missiles pointed at Taiwan, oppress the democratic bid for UN entrance of a country they do not own, as they reinforce the troops in Tibetan, and children continue to die in thousands in sweat shops and confined AIDS villages.

However, nowadays, to the people of the West whose only connections with the great giant of economy are T-shirt labels and lead-coated Barbie dolls, the idea of a second Nazi Olympics is as remote as worry of a coming storm on Jupiter. No sign of worldwide boycott is called upon. But the worst reaction of all is from the people in Taiwan. Under the threat of China, the most we did was jabber over the torch relay.

Unfortunately, we're not just on of the outsiders. The analogue of 1936 Berlin Olympics has a deeper and more chilling implication here: WE ARE THE JEWS.

The Jews were indecisive when they were considering whether they should attend the 1936 Olympics. When they finally did, they were received warmly; they went back home in glory. And then, they were tortured and killed.
If this is how the Olympics help people learn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in the promotion of peace, then there is little faith that the Beijing Olympics will help with the peace between the Taiwan Strait.

"One year to stop 1936 Berlin Olympics from happening again" states the Nazi Olympic worries from quite clearly: if we don't boycott Beijing, we're giving them the change to use this propaganda to strengthen its influences and power in the world, diminishing the restrictions the world could have on its human rights issues,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also the harming and poor quality of its industrial products. The sweet words of peace came out easily from Hitler. In fact, ironically, the Olympic symbol of brotherhood, the Olympic Flag and Olympic torch relay, was invented under the order of Hitler himself. China is now coating its deeds with the same honey; will we be lured?

While China is threatening Taiwan with its military, and boycotting Taiwan around the globe, it is downright insane for the Taiwanese to enter the Olympics, not to mention by the insulting name of Chinese Taipei. The sad thing is, hardly anybody in Taiwan realizes this at all. “Might it be,” a foreigner might observe, “that the Taiwanese are actually not under oppression at all?” Stop focusing on the torch relay, for the sake of our land, boycott the Beijing Olympics.


Afterwords:

Ah yes, last year, movements to stop the "Genocide Olympics" have yielded the good result of forcing China to stop backing up the Sudanese government responsible for the Darfur violences.
I know, I know.
Thanks to Mia Farrow's warning to Stephen Spielberg that he might "go down in history as the Leni Riefenstahl of the Beijing Games," Spielberg's letter to Beijing had its immediate effects (news article). This was a triumph for western activists: we can actually force Beijing to bow to international pressure!! Using the Beijing Olympics to bargain with Beijing on issues such as human rights is indeed helpful for some violations happening right now, but how will this strategy stop China after the Olympics? Throwing threats at the dragon before it grows wings cannot constrain it when it soars high above us all.

Beijing's step toward power should be stopped by the very people it oppresses. And only by this means, will the sound be heard clearly and sharply throughout the world. For it is true that there are no immediate threats to the West, people have acted nobly by caring about regions and people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world. This also means that the protests are relatively weak.

But the roars of the victim will not be unheard.


Related Links:

The Bloody History behind the Olympic Rings and the Olympic Torch Relay:
Hitler's Berlin Games Helped Make Some Emblems Popular

For those of you who are not familiar with the Nazi Olympics , please take time to take a look at the history of the 1936 Olympics or The Nazi Olympics.


Tibetan's opinion:
Games of Beijing

Other related articles and sites:
Beijing Olympics, so what?

Status of Chinese People: News, reports about China and Chinese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

Xinhua: the world’s biggest propaganda agency

Downloads:
Against Beijing Olympics Banner at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Originally Posted at: http://lynnchiu.blogspot.com


Read more!

2007年9月2日

悲情城市觀後感 - 更加無情的現在

作者:許舜斌
日期:8/31/2007
內文:
228事件是個台灣近百年歷史的重要事件,1945年的台灣在日本戰敗後由當時的中國政權接管,從台灣人民期待回歸,到中國政府帶來的貪污舞弊等社會問題,到進而演變成後來政府對於人民的大屠殺。而這段歷史隨著後來的白色恐怖、戒嚴,變成一個禁談的禁忌,一直到了1989年台灣解嚴後,這段歷史才慢慢被談起。而於1989年「悲情城市」是少數談及這個事件的電影。「悲情城市」以一個位於基隆九份的家庭作為背景來描述整個228事件前後的歷史過程。從電影的拍攝手法到劇情的陳述,可以看出導演侯孝賢以一個淡化的手法來處理整個歷史過程,在面對整個歷史的錯誤,我們應該採取一個寬容的態度來面對。
自從1989年後「悲情城市」到2007的今年,已經快過了二十年,但是關於228事件的電影還是屈指可數。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已經有許多人已經從電影等角度來談這部電影,所以我這篇文章希望能從其在歷史的意義和對現在社會衝擊來談。首先,這片對於熟習該段歷史的人來講,「悲情城市」並沒有真實反應史實,尤其侷限在一個只是因為一個小事件所產生文化衝突的架構上,而忽略其整個大時代的前因後果。因此對於我們這些60年代後出生的年青人而言,這個電影就把歷史課本重述,因為一個賣私煙的老婦人被警察打死,所發生的群眾暴動。但在看過更多228事件的相關史料,才了解到因為當時中國政府來台後,因為貪污、把民生物資大量運送到中國內地,使得整個台灣陷入通貨膨脹、治安敗壞的情況,這一部份在「悲情城市」僅有一幕談到米價上漲了52倍,但諷刺地是裡面的劇中人都有充裕糧食等物資,完全感受不到當時的社會經濟問題。
「悲情城市」在處理導火線228事件,也只談到有人不小心誤殺,有人抗議,產生暴動。但事實上當時台灣人民希望改革,結果後來被屠殺,因而才產生反抗,也因為這個淡化的手法而剩下一群台灣暴民到處迫害當時外省人民,也無談及當時知識份子的努力,之後清鄉、掃蕩與屠殺更以台灣叛軍手法處理,因此我認為整部「悲情城市」對於歷史完全不了解的新生代而言,是個負面的教材。加上台灣對過去歷史如何處理還採取一個禁忌的態度,使得新生代無法了解過去所發生的歷史,並於對談論這段歷史的人有錯誤的架構,認為破壞族群的和諧。這點與國外處理人權的態度恰恰相反,在面對黑白種族問題、希特勒大屠殺猶太人等事件,都會採取正面面對的態度,把過去歷史講清楚,才有辦法面對未來。
因此我認為「悲情城市」對於台灣社會最重大的影響,就是讓更多人避而不談這段發生在台灣的悲劇,使得大部分人認為談及這個問題就是挑起種族對立。這樣的想法對於經歷過該事件的受害者,不論所謂的本省人或是外省人,都不具正義性。對於60年代後出生的我們,只看到小說般的歷史課本,沒有任何深刻的經驗,讓我們變成一個旁觀者,總以為自己處在一個客觀理性的地位,就可以代替別人淡化過去,歧視忽略充滿情緒的過去,這是錯誤的。我想有擁有過這台灣最重要的人們,不管是迫害者和受害者,追求釐清過去歷史,都是讓我們真的面對我們的過去,才有真正的道歉。


Read more!

2007年8月26日

當巨人倒下時,無人能逃

在某個鳥鳴啾啾的早晨,我從公寓出門迎接風和日麗的台北市。才要開始熱身的太陽,一個懶腰把陽光打翻到柏油路上,灑在生活機能良好,開始運作的北投社區中。我跨步向前,早餐店、五金行、菜市場正拉開熱鬧的序幕。附近的小狗閒步而來,燕鳥騎樓下低飛而過,而路口的小葉欖人樹,則對著來搔癢的風遙遙頭。
這是我所面對的真實、美麗的世界。

鏡頭帶到腳底下。
柏油路下應聲而響的,不是大地的土壤,而是填充在挖掘地基後百尺深的空洞內的廢金、混土、水泥。
鏡頭掃向天空。
每X人一台的汽車、每Y人一台的機車的排氣,加入溫室氣體與空氣污染的行列。
鏡頭環繞四周。
只見人在微笑、狗在咆嘯、麻雀鳴叫以及...蟑螂(尖叫!),放眼淨是地球生物中,能夠在人類環境中和睦生存的億分之小數點的生物們。
攝影機快轉。
早餐的漢堡加蛋、中午的蔥爆牛肉、晚餐的羊排,養這些肉所用的土地,換種米糧可以養活五個我。
鏡頭看不到的地方,是活著所消耗的二十年份無法回收的千年垃圾。
圍在我的視野、認知以外的世界,是一人份的「不願面對的真相」。

「不過,這樣的程度應該還好吧?『明天過後』應該會是百年後才會發生的事情,在那之前應該可以想想解決辦法的吧?」

鏡頭轉西固定,旋轉鏡頭定焦越過僅305公里外的那片陸地。


一個擁有相通的海峽、相連的空氣以及緊密相依的經濟的中國巨人,根據E.O.Wilson一位得獎無數的生物學家的資料分析,已經走得搖搖欲墜,步履蹣跚。13億人口若全數進入台灣的生活模式,且人數不斷增加,是13億份「不願面對的真相」。當巨人倒地時,還不用等到地球生態毀滅,在有生之年,台灣就會馬上被吸入巨人跌落產生的全球經濟風暴與生活困難的黑洞中。

從E.O.Wilson的著作「生物圈的未來」中,看到的是什麼樣子的中國?
先撇開各種的污染、森林砍筏、破壞臭氧層及溫室效應氣體、生物多樣性銳減的情況不談,光是中國人的數量就足以造成危機。
儘管實施一胎化政策,中國人口會在23年內增加到16億人口。43年後,以NIC的數據推算,將會需要現今所輸出的所有米糧,且供不應求的糧食,將超越世界其他米國所能供應。為了維持中國人的生存,中國必須生產更多的糧食。
然而產米需要更多的土地以及更多的水。有限的耕地已經過度開發,森林也已經清空以利耕耘,水是中國生存最頭痛的重要問題。中國的水資源根據聯合國統計,已經有80%已經污染到不適合魚類生存。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供應中國四分之三的糧食,但是黃河在過度開墾沙漠化下已逐漸乾枯,光是1997年就停水226天。北部平原區,1990年代中期只剩下1.5公尺的地下水可用。中國617個主要城市中,有300個城市面臨嚴重的缺水問題。幾年前曾經在報紙上看到重慶一代的小城已經得靠人工造雨才有水,還因為人工雲飄到隔壁都市下而引發暴動!這也是為什麼要蓋長江大霸,他將成為中國史上最大規模的環境破壞工程之一,也會是中國未來的大命脈。

當經濟發展越快速,缺水問題越加嚴重。將近一千公斤的淡水可以生產價值將近七千台幣的麥。同樣的水量用在工業方面,可以有將近五萬台幣的收益。於是,稀少的水資源隨著經濟與工業的發展,會因為工業用途為主而越來越貴。漲價後的水讓農業生產的成本增加,食物、物價也因此水漲船高,更壓迫巨大貧富差距的中國,種下內亂的種子。

這還是以米為主的情況。

兩千萬噸的米可以餵飽一億以米食為主食,幾乎不食肉印度人。同樣的重量,只能夠養活兩千萬以畜產、肉食為主的美國人。如今中國生活以及飲食習慣逐漸西化,肉佔的比例越來越高,同樣的土地能夠養活的人將會越來越少。

中國或許五十年內還勉強可以餵飽自己,但是處在這樣搖搖欲墜的情境下,E.O.Wilson擔憂,是沒有辦法有能力去緩衝突發而來的暴動、內亂、乾旱、傳染病,甚至戰爭(也包括與我們的戰爭),他國也無力協助這麼龐大的人口需求。當巨人倒下時,依賴中國經濟的國家與經濟體系也將受到嚴重波及。

環境問題真的與經濟無關?真的與生活無關?與此生無關?
回到一開始的場景,「不願面對的真相」或許真的在視野外才能夠看見,但是不用抬頭去看,就會發現一個巨人搖晃的陰影,就籠罩在我們身邊。


Read more!